面對鋼鐵行業智能化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,鞍鋼研究院積極推進科研團隊知識結構重構。鞍鋼研究院作為鋼鐵行業研究院所的典型代表,現有的人才結構主要以材料研發的高層次人才為主。這類人才在本領域的研發能力是毋庸置疑的,但隨著AI時代的到來,學科的交叉、專業的融合成為必然選擇。因此,有必要通過引入高端IT(信息技術)人才、擴大IT研發隊伍,來補充材料專業在AI技術應用研發上的不足,再通過IT與OT(運營技術)的不斷知識融合,打造適合研究院自身的AI+SCIENCE的全新人才結構,實現AI為材料研發賦能提效。
一方面,打造一支能力過硬的材料數字化研發團隊。去年研究院進行了機構調整,通過引入高端IT人才,將原來的科技情報研究所轉型為信息技術研究所,將研發重點改為材料研發數字化和科研管理信息化兩大方向。同時,在原有數字化團隊的基礎上,不斷引入高素質的算法工程師、數據分析師等前沿AI專業人才。
另一方面,“平臺+管理”推動數字化研發深度持續應用。鞍鋼研究院依托自身的材料研發大數據平臺,推動科研人員利用信息化平臺、AI技術,以項目和委托方式貫穿材料研發從設計到生產試制的全流程。同時,我們還依靠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,限制并鼓勵研發人員利用數字化+AI技術來提升研發效率和研發能力。今年,鞍鋼研究院召開了鞍本北凌四院的數字化研發案例分享會,精挑細選了100多個項目參賽,選取40個項目進入決賽,并將進入決賽的項目編制出版了《數字化應用分享會優秀案例匯編》。此舉大幅激發與調動了科研人員開展數字化研發的主動性與積極性。
此外,鞍鋼還建立參賽激勵機制,積極鼓勵數字化研發項目參與各級比賽;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,與國內外知名高校、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,選派科研人員到合作單位進修學習,為鞍鋼智能化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復合型人才。 |